淘宝减肥药排行榜十强
2018减肥药权威排行榜前十名,为你介绍减肥药哪种好,助你健康减肥。

当前位置:-减肥药 > 减肥药权威排行榜 > -“脂肪味”:第六种味觉?变胖的秘密!

“脂肪味”:第六种味觉?变胖的秘密!

时间:2017-09-12 15:12:43  作者:拜拜肉减肥网


炸鸡蹄髈老鸭,蛋糕薯条摩卡,我还爱吃脑花。还没吃饱?红烧肉找妈妈!

脂肪味:“五味”之外的第六味

接过外卖小哥深夜送来的脆皮炸鸡,外酥里嫩,吃完还意犹未尽;掀开砂锅盖子,老鸭早已炖得酥烂,汤水上浮着朵朵油花,香气扑鼻;拿起一杯摩卡,伸出舌头舔上一口奶油,绵密甜腻的滋味叫人着迷;妈妈做的红烧肉,夹一块入口,肥瘦相间,恰到好处,幸福在舌尖漾开……

脂肪,有人视其为必需的宏量营养素、来自妈妈的温柔,顿顿不离;也有人把它当作“洪水猛兽”、“健康杀手”,退避三舍。它懂得取悦你,却又善于让你犯错。可以说,脂肪参与并构建了我们的饮食秩序。

蠢蠢欲动了吗?

可是,迷人的脂肪,究竟是什么味道呢?

是绵密、厚重、油腻的口感?或是让人流口水的香气?

是“五味”,还是“六味”?

传统上,我们将酸、甘、苦、辛、咸定义为“五味”。不过研究已经表明,真正的五味应当是酸、甜、苦、咸、鲜。这五种味道的不同组合,构造出了我们品尝到的缤纷美味。

人类之所以进化出味觉,其实已经超越了“吃”本身,而上升到了“生存”的层面——甜代表碳水化合物,咸代表电解质,鲜代表氨基酸或蛋白质,苦或许意味着有毒的生物碱的存在,而酸则可能由已经腐烂或者尚未熟成的食物产生。

我们知道,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质和脂肪,是三大最重要的能量来源。其中,前两者已经找到与他们相伴的味觉——碳水化合物与甜,蛋白质与鲜——而脂肪,这一能量密度最高的来源,会有对应的味道吗?

故事还要从小老鼠说起。

可以尝到的“Oleogustus”!

2005年,法国勃艮第大学(Université de Bourgogne)的研究发现,小鼠的舌头上有一种名为CD36 的受体。这种受体能和脂质特异性结合,并引发脂肪消化的早期分泌反应,导致小鼠对于脂质的“偏爱”,而缺乏这种受体的小鼠则没有类似的反应。实验表明,这种受体可能是脂质受体,是“脂肪味”的感受器。

图:CD36及其生理效应


那么,人类是否能尝到这种美妙味道呢?

普渡大学(Purdue University )的实验表明,人类口腔中确有感受脂肪的受体。它带来的感觉,不同于蔗糖的甜味(味觉)、丁醇挥发的酒味(嗅觉)或阿拉伯树胶的弹软(触感)。

进一步的研究表明,短链脂肪酸会让人感到类似“酸”或者“鲜”的味道,而中长链的脂肪酸则能让人感受到明显不同于甜、酸、苦、咸的所谓“脂肪味”。

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名为“感官分析”的方法:受试者分坐于小隔间中,夹上鼻夹,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。他们先被要求品尝13种样品,并按照尝到的味道分类。结果,绝大多数人都能清楚地分辨甜、酸、咸,却混淆了鲜、苦味的样品和脂肪。接着,他们被要求品尝鲜、苦味样品和脂肪,并如前分类。这次,大部分人都做出了正确的区分。

这两次实验表明,人们虽然不能用语言描述出脂肪的味道,却能辨别出这种特殊的味道。由此,他们宣布发现一种新的味觉,并将其命名为“Oleogustus”。这个词由拉丁文的“oleo(脂肪)”和“gustus(味道)”组成,意即“脂肪的味道”。


大脑如何接收美味信号?


现在我们知道了,人类拥有第六种味觉——Oleogustus。但我们是如何感受到它的呢?

再回到受体CD36上来。实验告诉我们,当我们往嘴里送了一块红烧肉,吃到嘴里的长链脂肪酸会与舌乳头上的跨膜糖蛋白受体CD36和G蛋白偶联受体GPR120相结合,并将“脂肪来啦!”的信号转导至胞内,激活一系列的下游通路,告诉大脑:“嗯,这块红烧肉真好吃。”同时,这一识别脂肪细胞的过程,也被证明与离子通道TRPM5相关。

甚至,在脑内、胰腺、肠道等身体其他地方,也分布着一系列受体,如GPR114、GPR40等。它们虽然没办法让我们体会到Oleogustus的美味,但也能够感受脂肪的到来,进而影响胃肠激素的分泌以及胃肠活动。

记住这些,我们下次吃炸鸡的时候,就能科学地品尝了:咬上一口,抿一抿嘴唇:“嗯,这块炸鸡的脂肪对我Oleogustus受体的激活程度很高……”


2

 不知不觉就吃多?可能是舌头的问题!


我们的印象中,可能都有一个吃得特香、吃得特多的小胖墩。

那么,问题来了:是因为他们对于脂肪特别敏感,沉迷美味不能自拔呢?还是相反,因为尝不出脂肪的味道,所以只能多吃一点作为补偿?

答案是后者。

容易吃多,因为对脂肪不敏感?

就像上了年纪的人因为味觉退减而口味变重一样,对脂肪不敏感的人容易吃得更多。

早在上个世纪,就有研究用电生理的方法测定了动物对于脂肪的敏感性,并发现对脂肪不敏感的动物更容易摄取更多的脂肪,从而变胖;而对脂肪高敏感的动物则会减少脂肪的摄入,体重不会增长。

在人类中也有类似的现象。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以油酸、亚油酸和月桂酸测试受试者对于脂肪的敏感性,调查他们的饮食习惯,并实际记录他们两天的食量,还进行了一项对不同脂肪含量蛋糕的排名测试。结果发现,脂肪酶活性高、对脂肪敏感的受试者,能够更好地判断食物中脂肪的含量,由此控制能量摄入与BMI。

也就是说,瘦子虽然吃得少,但他们吃得爽啊,扎心……


而且越胖越不敏感,可怕!

而且,远远不止是吃东西不香和变胖那么简单。

转载“脂肪味”:第六种味觉?变胖的秘密!请保留当前网址:https://www.881686.com/jfyqwpxb/8276.html

与““脂肪味”:第六种味觉?变胖的秘密!”相关文章